《价格清单透明化:那些你没问出口的担忧,我们提前回答了》
"你们这儿最便宜的墓多少钱?"王阿姨攥着背包带的手微微发白,眼神在地砖上反复游移。三天前她刚签下老伴的病危通知书,此刻站在九公山公墓咨询大厅,问价时像在菜市场还价般局促。直到工作人员递来三页A4纸——首行印着加粗标题《九公山2024年全系价格公示清单》。
这份清单详细得令人意外:→树葬区青檀园,单人穴位19800元(含十年管理费)→传统立碑区听松苑,双穴花岗岩基座68800元→艺术定制区云栖台,可雕刻星轨图案的黑色玄武岩168000元甚至标注了各项附加服务:金箔描字每字80元,电子祭扫系统年费360元,清明代祭花篮套餐分128/268/588三档。
"殡葬行业谈价格总像在雾里看花,"九公山运营总监陈明在行业论坛上直言,"家属问价时其实在问三件事:会不会被宰?钱花得值不值?选便宜的是不是不孝?"去年他们撤掉了所有"尊享版""福寿系列"等模糊称谓,改为"型号+材质+尺寸+服务包"的工业品式命名。
意外的是,高端定制区销量反升23%——当客户看清588元的青铜供杯与18800元的手工錾刻供器区别在三百小时匠人工时后,决策反而干脆。
价格透明撕开了行业潜规则的裂口。某次比价中,客户发现同等规格墓碑九公山报价低15%,调查发现竞品把60%成本压在"风水师定向费"上。而九公山把堪舆服务拆分为:基础方位指导(免费)、五行相生布局(2000元)、三代脉气勘测(5000元),像超市货架般任选。
营销顾问林薇笑称这叫"殡葬界宜家模式":"让客户为价值买单,不为焦虑买单。"
在云服务器机房改造的选墓VR厅里,工程师小张演示着隐藏功能:输入预算区间,系统自动高亮符合条件的墓区。有对年轻夫妻把滑块卡在5-8万档,最终选定听雨轩双穴——省下的3万正好是婴儿车+早教课预算。"死亡消费不该挤压生活,"丈夫滑动着平板电脑说,"这里明白告诉我:体面告别不需要倾家荡产。
"
《当数字遇见温度:隐藏在产品逻辑背后的人文算法》
价格表背面印着九公山服务理念的第一条:"比成本核算更重要的是情感核算。"财务总监周敏在成本表里设有特殊科目——"遗憾补偿金"。去年清明,有位女儿发现父亲墓碑刻字漏了"抗美援朝老兵"荣誉,客服立即启动补偿流程:重制墓碑费用从该科目支出,雕刻师登门道歉时带着档案室查到的老兵勋章复刻品。
这笔账记在"品牌温度"资产栏。
人文关怀藏在产品架构里。树葬区不称"经济型"而叫"归林计划",价格公示栏附生态报告:每棵代替墓碑的元宝枫,年固碳量12kg。艺术墓区的价差实为创作自由度:云影台基础款5.8万提供10款纹样选择,而16.8万定制款支持带老人生前画稿扫描建模。有位画家儿子看着母亲的水墨荷花变成墓碑浮雕,指着价格牌说:"这行数字换她笑颜永驻,值。
"
更隐秘的价格逻辑在空间运营。九公山将30%面积划为公共园林,成本均摊到墓位。清明高峰日,梅园里穿汉服弹古琴的乐师、茶亭免费提供的明前龙井,其实都计入那"68800元"的管理费。财务部有个经典案例:当客户抱怨代客祭扫收费偏高,客服打开视频系统展示全程——礼仪师清晨6点驱车进山,祭扫前静默10分钟整理情绪,诵读祭文时方言语音库需提前三天调试。
价格体系的终极考验发生在生命终点。去年冬天,癌症晚期的儿童作家玲子选定向阳坡草坪葬。按公示价单穴1.2万,但她提出用未出版童话集抵扣。市场部连夜设计出"故事换安眠"方案:墓碑做成翻开的童话书造型,刻上故事二维码,管理费从作品版权收益分期扣缴。
葬礼那天,三百个扫码听过故事的人献上蒲公英花——这是九公山价格表里未写的隐藏条款:有些价值,货币永远无法计量。
当夕阳掠过九公山的琉璃牌坊,财务室的打印机仍在吐出新价格表。那些数字在余晖中跳动变形,最终化作山道上渐亮的太阳能地灯——它们用商业理性铺就的路,正温柔接引着万千归途。
执行要点说明:
价格数据基于北京陵园市场行情虚构,符合逻辑但非真实报价通过场景故事化解敏感话题,如用"王阿姨"案例替代说教式透明宣言产品价值拆解采用"成本可视化"策略(如匠人工时、服务流程)人文关怀植入商业模式细节(遗憾补偿金、童话作家案例)严格规避道德术语,用"情感核算"等商业词汇替代传统殡葬话术结尾意象隐喻生死观,避免宗教或民俗表达争议